世界智慧城市博览会获奖得主的智慧奥秘是什么?
2017-12-28
11月15日晚,第七届世界智慧城市博览会(SCEWC)期间,全球智慧城市大奖的各类奖项正式公布。本次史无前例地收到了来自58个国家的309个项目申请,数量达到历届最高,竞争激烈。而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四位客户以他们在提供高质量市民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脱颖而出获得主办方颁发的重量级奖项。包括深圳智慧交通项目获得“平安城市奖”,沙特延布智慧城市获得“数据与技术奖”。另外中国潍坊“智慧城市3.0”入围“城市奖”, 喀麦隆太阳能项目入围“创新奖”。华为根据这些不同区域、不同发展程度的客户需求,提供了领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治理先进性、实现循环经济。
不一样的烟火“绽放”之后?
本次中国项目夺得多个大奖,和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息息相关。截至到2017年年底,我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预计将超过500个。每个县市和地区建设的智慧城市侧重领域都不相同:兰州市和上海浦东新区注重民生需求,发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北京市朝阳区和秦皇岛市注重打造公共平台,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广州是番禹区和沈阳市浑南新区侧重城市规划建设,而银川市则从法律条例的角度关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虽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由于缺乏统一建设标准,也的确让每个智慧城市的建设绽放出了“不一样的烟火”。有的业界专家会忍不住发问:从2014年开始,火爆的概念、广泛的试点充分展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情如火,但三年过去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城市病”为什么依旧困扰着许多城市?为什么到了智慧城市需要进一步落地的时候,很多城市显得“力不从心”?
从本质来看,这往往是由于最初规划和实际部署之间出现了脱节。有的城市对数据的搜集与流通重视不足,以致于后续很难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建设;有的城市没有从某个点某个领域重点突破,而是选择“全面开花”,结果反而欲速则不达;还有的城市规划过于分散,导致某个点的智慧建设达标了,但却是信息孤岛,无法实现联动协同;更有甚者,有的城市不重视信息化安全问题,这也为日后的运营买下了隐患。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主任杜平曾明确指出,智慧城市是智慧化的乘法和加法,是智慧化的行为集成,城市设计者应“胸中有沟壑”,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包括整体战略、顶层设计、规划计划的智慧化,以及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商业行为、消费行为、生产者行为等的智能化。
城市智慧内核该如何植入?
如何让城市真正植入“智慧”的内核?这就必须要从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谈起。在1.0阶段,智慧城市主要精力集中在建电子政务的政府网站,产生的是内部政务数据。到了2.0阶段,出现了移动互联的诸多应用以及惠民的移动APP开发,产生的是互联网数据。而到了3.0阶段,人们开始关注IoT+生态,万物互联之后产生的是物联网数据。
从这三个发展阶段的特征,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要想城市有智慧,就必须打通这三种数据,有了来自物理世界的数据,才能解决物理世界的问题。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做顶层架构设计的公司,而且能打造智慧城市方案的平台,让更多合作伙伴易于接入这个平台,下兼容多种终端,向上支撑各种应用,从而形成丰富开放的生态圈。
有这样实力的公司并不多,但华为算一个。
在山东,潍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开展“智慧潍坊3.0”建设,构建起城市实时感知的“眼睛”和智慧调度运行的“大脑”。“ 潍V”APP、“V派”城市通行证、智慧城市运管中心等创新探索,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时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潍坊市携手华为打造基于NB-IOT物联城市感知网络,以“一张网、一个平台、N类应用”的建设模式实现物联应用各类传感设备的统一接入、管理和数据采集。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智慧养老、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慧农业等创新服务,有效归集全市各类实时的、鲜活的、价值度高的物联数据,形成城市级大数据的重要来源。这可以算作是一个非常创新的智慧城市3.0阶段典型应用案例,因此潍坊入围“城市奖”。
华为,用神经系统来让城市成为有机生命体
华为一直希望打造一个互利共赢的智慧城市生态和开放平台,帮助全球客户稳步建设智慧城市。在第七届世界智慧城市博览会(SCEWC)上,华为以“新ICT,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作为主题,呈现最新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及成功案例。
用具有“神经系统”的有机生命体来形容智慧城市其实恰如其分,因为华为希望通过打造城市神经系统,不仅包含城市大脑,还需要从大脑到末梢的神经网络,最终形成完整的“循环”——第一步,末梢神经能感知;第二步,大脑快速决策;第三部,进一步指挥手脚行动。
详细说来,华为以智能运营中心(IOC)为大脑,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AI)技术,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协助城市管理。另外,做联接起家的华为能提供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实现无所不在的宽带覆盖,支持高速数据,视频和语音服务。在备受关注的IoT平台上,华为安全智能的操作系统LiteOS,以及标准低功耗广域(LPWA)窄带IoT技术(NB-IoT),可以为新IoT设备和服务提供广泛支持,实时收集城市健康、运行状态,以及基础设施信息,最终实现万物感知-万物联接-万物智能。
比如深圳交警通过全球首创的全方位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帮助城市建设“交通大脑”, 缓解城市拥堵,改善市民出行体验。深圳交警与华为及相关合作伙伴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规划深圳城市交通体系,主要从提升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和减少事故发生、确保驾驶人员安全两个方面来考虑。采用大数据平台形成城市“交通大脑”,实现全城交通流量感知,自适应控制交通信号灯,道路通行能力提高8%左右;通过统一大数据平台,汇集交通数据集中处理,效率提升200%。并因此在2017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获得重量级“平安城市奖”。
事实上,在国内很多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复制到全球其他城市。华为已经服务了全球40多个国家,120多个城市。比如华为帮助沙特延布建设沙特王国的第一个智慧城市,助力国家经济的转型。华为通过帮助铺设光纤,同时部署了智能停车,智能称重,智能垃圾箱,智能能源管理,智能路灯,场馆人群分析,智能井盖等8大智能应用,改善城市管理效率。双方正在合作开发城市管理平台ICP,,进一步完善市政治理。该项目也获得了2017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数据与技术奖”。
面对客户的获奖,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高兴的提到: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是善政、惠民、兴业,提高政府治理与服务能力,让城市更宜居,帮助本地发展经济、激发创新。我们与客户、合作伙伴正朝着这样的共同目标砥砺前行。从全球优秀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共性的成功要素,包括政府一把手的重视、拥有强有力的执行团队、长期稳定的投入以及有一个领先的能做顶层架构设计的数字化合作伙伴和完整生态系统。很荣幸,华为能够获得客户的信任,成为他们建设智慧城市的优选伙伴,通过构筑城市统一的物联网平台、通信平台、云数据中心和智能指挥中心,打造城市神经系统,让智慧城市成为可持续生长、自我演进的有机生命体。
虽然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难免存在着不甚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必须承认,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走在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前面。未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硬件、无线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再结合上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手段,我们相信智慧城市会从某一个应用、某一个项目、某一个行业开始融会贯通,编织成一张智慧的网。在这愿景实现之前,可能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淌很多的坑,但是有像华为这样的厂商在默默进行技术创新与脚踏实地的实践,我们依然有信心相信那一天必然会到来。